柴婆见了高媛扯回来的野菜很是开心,说这个叫牛舌菜,不但可以吃,还是个味道挺不错的野菜。听说她是到山里扯的,还细细地问了位置。听她说过之后,嘱咐她两句注意野兽,也就罢了。

    牛舌菜代替了地瓜,成为了玉米面粥里的添加物。因为多了这些绿色,一家子都觉得今天这粥格外地清香好吃。婆婆还特地找出镰刀来给她,说明天可以再去多挖一些,免得被人挖走了。

    她还细心地发现了高媛头上的山杏花,满脸堆笑地问:“杏花开了?”

    高媛这才想起来自己曾经一时兴起插了两朵花在头上,没想到这么久了也没掉,赶紧摘下来,都蔫吧得不成样子了。

    柴婆就找到了话题,唠唠叨叨地说,地主家的厨娘说过,城里人什么东西都要买来用,就连这种山杏花都有人采了去卖的。

    高媛心中一动:“娘,咱们能去卖花吗?”

    柴婆一愣,看向自家男人。儿媳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机灵了?看她一脸的期盼,想起大儿还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孙子又小,正是需要娘的时候,便温声道:“应是能的,可咱们也不知道去哪里卖啊。”

    高媛一笑:“娘,我就是问问。咱们离城里远吗?”

    柴婆扎着手,看向柴公:“老头子,远不?”

    原来婆婆也没去过,高媛就把目光投向了公公。

    柴公慢条斯理地把碗放下,看着柴婆道:“不远,沿着大路出去,走两个时辰也就到了。”

    两个时辰还不算远?一个来回下来,一天的时间就全都耗在上头了。高媛就当没听到,对自己的异想天开默哀了片刻,低头吃饭。

    吃过晚饭天就差不多黑透了,婆媳俩趁着还能看见东西,抓紧时间收拾了碗筷,各回各屋,哄孩子睡觉。

    小二白天睡足了,就不怎么乐意去睡,在被窝里动来动去不老实,听爹娘闲聊。

    柴公有些犹豫,见小儿子没有要睡觉的意思,还是开了口:“你有没有觉得,大儿媳妇好像有些不一样了?”

    柴婆想了想:“是比以前活泛了。可那不是没孩子吗?现在有了孩子,自然一心一意地过日子。”

    孩子他娘说的也有道理,柴公不说话了。柴婆自己倒多想了些,细细地回忆着儿媳妇的前后变化,还是一般的沉默寡言,还是一般的能干,就是心眼儿比以前活了些。低头看看小儿子,对这个小叔子也比以前好了,不是所有的长嫂都把小叔子看得跟自己亲生儿子一般给喂奶的。事实上,就没有几个能做到这个的。

    柴婆觉得儿媳妇的变化很好,心眼儿活了好啊,他们这般的人家,心眼儿活才能挣来钱,才能活下去。

    高媛不知道自己简单的一句问话就引起了公公的怀疑,自然也不知道婆婆为她的变化找到了合情合理的理由,她在公婆入睡之后又去了柴房,摸黑把里面的铁锹和锄头收进了空间。要想翻地,没有合适的工具怎么成?

    伐北白天也睡得不少,可他比小二的优势是人还太小,需要充足的睡眠,因此在高媛喂过奶之后,很快又进入了梦乡,正好给她干活儿腾出时间来。

    见他睡熟了,高媛把他带到空间里安睡。把孩子放到固定的角落,沿着对角线走到另一个角落,那是水坑的位置。一边走一边观察着脚下的土地,好像比白天的时候更软了些。等走到水坑处,见里面的水已经消失殆尽,只在坑底留下一小片水渍。

    这是个好现象,她循着脑海里的记忆,就着这片水渍把铁锹插进去,左脚踩在铁锹使劲一压,铁锹就钻进了地下,双手一前一后握紧铁锹柄,利用杠杆原理往后一掰,铁锹面往前一仰,带出一大块土来。她用铁锹头把土块击碎,伸出手抓了一把土一攥,湿润的土壤就变成了一个稀松的月牙球。就算是她没有多少土地种植的经验,也知道这样的土壤最适合种植了。

    她满意地把水坑四周的土壤都翻了一遍,离水坑越近的土越软,越远越硬。她估量了一番,决定把水坑挖成个沤肥池,这样就可以把她收集的落叶填充到里面进行沤肥大业了。

    挖出来的土还可以当成覆土,多余的就扔到一边去,是个无论怎么做都合适的主意,更别说还能解决个人卫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