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历史穿越>千羽千寻 >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58
    积雪的厚度渐渐达到了一米多,给村民们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村里通往镇上的路也一直处于封闭状态。

    那么深的雪,牛车和爬犁都没法行走,更别说人。

    雪一停,村民们就自发地开始扫雪,先是自家院子和院外村里的路。

    再然后,生产队组织每户出一两个壮劳力,开始一点点清理通往镇上的路,并承诺每人每天算4个公分。有了实际好处,扫雪的人数一下子多了一倍。

    “瑞雪兆丰年,今年的庄稼肯定不会旱。”一个年轻小伙皱眉看着远处那一望无际的白,苦中作乐地说道。

    旁边一个中年汉子接话道:“旱不旱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再不把道清出来,咱村就要与外面隔绝了,咱们出不去,外面也一样进不来,要是谁家有个啥急事儿,那可咋整?”

    等那条道彻底通开之后,时间也来到了正月十七。学校正月十六开学,路上还需要耽搁几天,说什么都已迟到了。

    不过好处也不是没有,至少她避开了年后大学生返校高峰,火车上应该会宽松不少。

    十七这日一早,千羽告别了吴家众人,带着一个装满了腊肠和野味的大包,由两个弟弟护送到镇上的火车站,正好他俩也该返校上课。

    幸运女神还算眷顾,当天恰好就有一班通往哈市的列车,而最后一张硬座票也被她顺利拿到手。

    赶走了兄弟俩,她又趁候车时间去发了个电报,让叶桑帮她跟教授请个假。这一刻,她万分怀念后世那个人手一只手机的时候,什么事儿,一个电话,一条信息就能解决,方便又快捷。那时候的出行也异常省事,飞机,高铁,私家车,又快又舒服。

    算算要过上那样的日子,还得等上好几十年,千羽心里就有点悻悻然,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她这边上了火车,找到座位坐好,等着开车。月牙村吴家那边却迎来了一个给赵家报信的人,说吴娟大年三十那天摔了一跤,早产生了个丫头,在医院住了一个礼拜,如今已经回家修养。

    因为坐月子没人照顾,吴娟就让人给她妈捎信,想让她妈去伺候她们娘俩一段时间,正好村里农闲时间也有空。可没曾想大雪封路,一直到了年十七才开通。她一天天的着急上火,每天被孩子哭闹声吵的睡不好觉,家里大人孩子都不省心,脾气就越发暴躁,奶水都憋回去不少。

    “这事儿闹得,要早知道,我就和他们姐弟仨一起去镇上了。”听闻自家闺女早产,还有点伤了身子,王桂芝立马就有些坐不住,拍着大腿原地转了几圈,想着该给闺女带点什么过去。

    当初虽然气这个闺女不听话,让他们两口子在村里丢了大脸,可那终究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还疼着护着那么多年,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再大的气也慢慢消散了不少。

    再说她那个女婿,除了岁数大些,二婚有个孩儿,其他方面还真挑不出啥毛病,每逢过节都让人捎来一堆吃食礼品,过年的年礼更是丰厚又多样,好些年货她连见都没见过,竟都被她那细心的女婿补了个全。

    王桂芝用脚趾头想都知道,那些东西不可能是她闺女置办的,她自己的闺女啥德祥,她心里还能没有数?要是按她的意思给娘家送礼,撑死了买两斤槽子糕。

    王桂芝先是往背篓里装了两个猪蹄子和一些腊肠,又数了一百个鸡蛋装进稻草筐里,不过一分钟还不到,她又拿出来一半,重新放回装鸡蛋的篮子里。

    冬天里的鸡蛋多难得啊,这些还是过年那段时间母鸡新下的,她得留着给俩儿子补脑子,学习那么辛苦,肉不能经常吃,每天吃一个鸡蛋也好。再说,赵家也不差钱,还能差那几个鸡蛋?

    之后,她又翻出属于吴娟的那几斤毛线,只犹豫了一瞬,就下定了决定,将毛线重新放回柜子里,从里面找出一块蓝底红花的棉布代替,想着到时候给外孙女做棉衣,小孩子穿毛衣浪费。

    老太太有远见,早早就做了一些婴儿的衣裤,帽子袜子小垫子,包了满满一大包,让王桂芝一同带去。她岁数大了,禁不住折腾,就不亲自过去了。

    王桂芝呼哧呼哧爬上三楼,来到赵家门口,咦?房门没锁,还微微敞着一道缝儿。忍着疑问推门进去,入目的的场景吓了她一跳。

    这是……招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