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青春都市>燃烧的海洋 > 第八十四章 战略平衡
    比如在美国进行战略收缩后,俄罗斯控制了乌克兰,联合白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着手重组独联体,并且把独联体作为建立战略边疆的重要基础,以此提高国际地位,获得国际大国身份。

    有一点必须承认,即俄罗斯的处境并不乐观。

    在军事领域,反映得特别明显。

    二零三五年前后,中国与美国率先开始了第五代战斗机的量产工作,由法国与德国联合研制的“欧洲先进战斗机”也完成了首飞,预计在二零四零年前量产,而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斗机连影子都没有。

    在这个急流勇进的时代,跟不上就等于倒退。

    对俄罗斯来说,前苏联的遗产已经消耗一空,却没能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未来自然暗淡无光。

    事实上,这也正是俄罗斯为什么坚决反对全面销毁核武器,在美国与中国的压力下却又无可奈何的原因。对俄罗斯来说,核武器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战略安全保障,可是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又让俄罗斯不得不屈服。

    这些现象,无一例外的表明,俄罗斯充其量算得上是地区强国。

    只是,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凭借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仍然是世界大国。

    原因很简单,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西接欧洲、东连中国,彼得大帝等老祖宗打下的基业足够后世子孙享用几百年了。

    正是利用与欧洲、中国的紧密关系,俄罗斯的地位得以维持。

    说得直接一点,俄罗斯是中国与欧洲的缓冲带,也是美国遏制中国、牵制欧洲的主要着力点。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让俄罗斯获得了足以维持身份地位的资本,也足以在多边外交中获得一席之地。

    打个很简单的比喻,中国不希望俄罗斯过于弱小,欧盟也不希望俄罗斯过于羸弱,而美国则希望俄罗斯足够强大。

    受此影响,俄罗斯总能左右逢源。

    二零三六年初,美国新任总统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就是俄罗斯,而不是像传统那样,首先访问英国。

    在莫斯科,美国总统不但承诺为俄罗斯提供一千万吨粮食,还答应促进双边贸易。

    可以说,这是美俄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在此之前,美国的对俄战略以遏制与牵制为主,即便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因为俄罗斯与中国关系密切,美国都在积极牵制俄罗斯。在此之后,美国的对俄战略将以扶持为主,把俄罗斯变成对抗中国、制衡欧洲的桥头堡。

    美国对俄态度的转变,可以说是这轮国际局势大变革中最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

    在很多人看来,这肯定毁导致中俄与欧俄关系倒退。

    显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短期内,中国肯定不会与俄罗斯交恶,因为中国的主要战略对手不是俄罗斯,而且与俄罗斯还有合作基础。

    对欧盟来说,俄罗斯更加重要。

    原因很简单,在可控聚变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之前,欧盟依然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而且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