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青春都市>燃烧的海洋 > 第三十章 打过边境线
    可惜的是,在增派预备役部队的问题是,以军总参谋长没有满足巴拉姆的要求。

    原因很简单,在六日下午,西奈半岛前沿阵地上的埃及军队就进入了进攻阵地,埃及空军还轰炸了边境线上的以军阵地。

    所有迹象都表明,埃及军队即将越过边境线。

    虽然戈兰高地上的战况非常凶险,但是与南方边境防线相比,就算不了什么了。不管怎么说,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巴拉姆成功顶住了叙利亚军队的猛攻,还使两个叙利亚王牌装甲师遭到重创。可是在南面,埃及军队已经休整了一个星期,三个主力集团军都得到补充,恢复了作战能力。更重要的是,南部边境线基本上无险可守,如果让埃及军队取得突破,哪怕只是攻占了埃拉特港,以色列也要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结果就是,以军不得不在大批部队留在南部防线上。

    以当时的情况,以军根本无法增援戈兰高地。

    只是,以色列国防部给了巴拉姆特权,即在北方战区范围内,他可以自行征召所有适合参战的人员。

    对以色列来说,这是最高级别的战争动员行动了。

    在过去的四次中东战争中,只有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以色列政府才下放权力,让战区司令官从平民中征召作战人员。

    问题是,这能解决问题吗?

    虽然以色列是全民皆兵的国家,但是并不表示所有人都适合服兵役,毕竟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到十六岁的少年与儿童、从事生产的工人、照顾家庭的军人家属、伤残人员等等都不适合作战。

    此外,在巴拉姆的辖区内,也没有多少平民。

    唯一让巴拉姆稍感欣慰的是,第一天的顽强阻击,重创了叙军主力,因此叙军不可能立即动大规模进攻。

    到了十月七日上午,以军受到的压力转到了南部战场上。

    当天上午,埃及军队越过边境线,开始围攻埃拉特港。

    担当主力的,仍然是在此之前表现出色、也有点莽撞的第三集团军,第一集团军则担任预备队,第二集团军负责守卫边境防线,另外后方还有二十四个预备役步兵师,主要负责运送作战物资。

    战斗打响之后,以色列国防部就收到了美国出的警告:埃及军队肯定会不惜代价的攻占埃拉特。

    原因很简单:埃及已经在红海的古尔代盖集中了三十多艘船只与十多艘小型舰艇。

    按照的情报,在过去一周内,埃及军队向古尔代盖运送了大约十五万吨弹药物资,征用了三十多艘商船,还集中了红海舰队的所有战舰,只要打下埃拉特,埃及就会把这些物资送往前线。

    如此一来,埃及军队就能以埃拉特为基地,扫荡与攻占内盖夫地区。

    更重要的是,通过海运,埃及军队能把地面补给线缩短三分之二,把更多的后勤保障力量放在前沿后方,从而为一支十五万的大军提供足够的后勤保障,而这支部队至少有能力打到贝尔谢巴。如果埃及军队攻占了贝尔谢巴,就能够通过铁路线运送物资,确保有足够多的前线部队获得补给。

    按照以军的防御部署,只要埃拉特沦陷,守住贝尔谢巴的机会并不大。

    此外,就算能够守住贝尔谢巴,阻止埃军北上,也将丢掉内盖夫地区,而这相当于以色列国土的四分之一。

    真要打到这一步,以色列就只能求和了。

    事实上,当时美国国防部在一份提交给白宫的报告中明确提到,埃及军队很有可能在控制了内盖夫沙漠之后结束进攻行动,通过防御战、以及战术反击消耗以军兵力,迫使以色列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