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青春都市>燃烧的海洋 > 第三十八章 猛攻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早在第十三集团军进军中东之前,戚凯威就制订了一份备用作战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第十三集团军在叙利亚的作战行动受阻,以军守住了边境防线,不得不开辟新战线。在这份计划中,戚凯威明确提到,要么借道沙特阿拉伯,要么从伊拉克的西部地区出兵,从东面进入约旦,包抄以军右翼防线,在控制安曼之后,从约旦河谷进入以色列境内。当时,唯一没有确定的就是兵力问题,即有没有必要在中东战场上投入第二个主力集团军。只不过,这也是小问题,毕竟戚凯威已经调动了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而且在十二月的时候,他肯定有能力再抽调一个集团军。即便让第三三三预备集团军进驻埃及,他手里也有足够多的兵力。

    由此可见,就算以军夺取了安曼,也守不住右翼防线。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巴拉姆没有错过机会,而是在争取机会。原因很简单,巴拉姆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以军取胜的关键是能否尽快打到大马士革,控制叙利亚南部地区,迫使中国继续向叙利亚增兵。如果办不到,就算以军占领了整个约旦,也只能拉长长线,给中**队创造反击机会。

    从战略上讲,只有尽快打下大马士革,以军才能继续掌握主动权。

    由此可见,当时蒋博文与巴拉姆都有较为准确的判断,一个明知道对方必攻,一个明知道对方必守。

    十七日清晨,在空军的全力掩护与支援下,以军发动了进攻。

    因为叙军没有进入约旦,所以守卫贾比尔站的中**队且战且退,一面想方设法的通过战术反击迟滞以军的推进速度,一面从突出部退回到约叙边境防线上,最后才一口气撤退到了叙军阵地后方。

    快到中午的时候,以军花了五个小时才推进了三十多公里。

    与之前的进攻速度相比,以军这轮进攻明显慢得多,而且损失大得多。

    根据以色列国防军的作战记录,在攻占贾比尔站的战斗中,总共损失了三百多辆主战坦克与两百多辆装甲战车,部署在后方的炮兵还遭到中**队突然反击,十多个炮兵阵地被摧毁,损失了上百门远程火炮。

    在以军的战报中,没有提到中**队的损失。

    事实上,在这天上午的战斗中,中**队的损失微乎其微,只有十多辆反装甲平台被以军击毁,而且只有三辆离战线太近而被迫抛弃,其余的都被装甲抢修部队拖走,并且在数日后修复。

    当时,以军前线指挥官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的反装甲平台不易对付。

    比如在贾比尔站西南的一场战斗中,依托简易阵地的六辆反装甲平台就让一个以军加强装甲营在两个小时内损失了三分之二的主战装备,而且最后还是中**队主动撤退,不然以军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当然,这也不全是以军地面部队的问题。

    在当天上午的战斗中,以色列空军依然没有夺得制空权,甚至不得不放弃早已安排好的打击任务,全力与中国空军争夺制空权。打到十一点左右,也就是以军杀入贾比尔站、在战斗打得最激烈的一个小时之内,以色列空军甚至没有进行一次空中支援,导致以军地面部队不得不独自作战。

    经过艰苦的战斗,以军终于攻占了贾比尔站,打开了进入叙利亚的大门。

    只是,在这五个小时的战斗中,包括第一步兵旅在内的三个以军旅几乎被打残,而其对手不过是总兵力相当于半个以军旅的三支突击集群。更糟糕的是,以军已经失去了继续向北推进的动力。

    下午一点过,美国海军航空兵参战。

    到这个时候,战场形势才有所改观,至少在美军支持下,以色列空军有能力为地面部队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了。

    当然,中**队也顺利退到了叙军防线后方。

    根据蒋博文在当天下午发回来的战报,在十七日上午的战斗中,第十三集团军仅有四十多名官兵伤亡,损失微乎其微。

    接下来,就得看叙军能否守住防线了。

    按照蒋博文的安排,叙利亚国防军必须在防线上坚守十二小时,因为第十三集团军需要这十二个小时完成部署。接下来,就算叙军守得住,也要主动撤退,但是不能让以军扩大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