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奇幻玄幻>率土之滨1南境的海战 > 第四十二章巫彭难解心中疾
    南帝在位十年,风云激荡,一改江山,人心思安,兴学治国,勤政免税,建立兵工,兴旺纺织。

    一系列的国策,推动着南境的变化,应了南帝在中南城下对着张子坊,对着杨鹏举,对着所有跟他出来征战的弟兄说的那句话:“十年打江山,十年保天下,十年富百姓。”

    短短十年,民殷国富,每遇旱情,每遇洪涝,哪里灾情惨重,哪里就有御军的身影。

    旱灾可以靠救助,而沿海地区的海啸与天裂河的洪涝,已然成为了南帝心中的一块顽疾,其下令在南方腹地兴建造船厂,在临近北境与高句骊的白江口一带,训练水师。

    海啸军正如其名,心如大海,势如狂澜,力御海啸。

    海啸军下的五大军营,部队番号均以海洋巨兽为名。

    军玉在中徽城领命,刚到白江口上任之时,整顿兵马,初到营中只见一片懒散,兵无心,阵无形。军玉没有说话,与徐茂,高盛三人,横刀立马,在营中驰骋了一圈。

    “两位随我去,周遭村落看看。”军玉说道。

    遂及扬长而去,三人,一路上沉默无语,只见奔袭的马蹄印落在白江镇湿润的土壤中,每个蹄印都入地两寸,痕迹清晰。

    白江镇,周围有三个渔村,当地的百姓们捕鱼为业,军玉三人一袭军装,到了丰渔村口,渔民便像见了瘟神一样散去,停下了手上的活儿,各自回到家中,只听到一连串“吱吱,叽的声音。”各家各户关上了大门。

    军玉缓缓停下马步,眼角的余光观察着村道两旁的民宿中,那些充斥着敌意的眼光,继续保持着沉默,让马继续向前走着,走过一处破旧的平房时,他透过这扇破旧透光的门缝看见一个高瘦的身影,马步继续向前,当他与身影平行处,他看清了这是一个高瘦的少年郎,和少年面容一同出现的还有一把反光着的三角鱼叉。

    “军将军,这里的村民看着有些不怀好意,属下认为切勿久留,白江口的工作还需要从长计议。”徐茂夹紧了马肚,原本骑行在军玉身后的他,使两人并驾齐驱。

    军玉记下了少年那张冷酷的面容与反着寒光的鱼叉,这里的军民们到底发生了怎样的事,才导致了眼前所见的局面。

    “我们走的快一些,去下个村。”军玉说道,策马扬鞭,沿着村道,继续向东海岸骑行。

    丰渔村,曾是白江口最大的渔村,渔民们世代捕鱼为生、捕鱼为食,这数十年来,一片小小的白江口,南境与边境四国不断的摩擦,让这个小小的丰渔村饱受了苦难,村子里的年轻人咽不下这口气的要么去参军了,要么背井离乡去城里讨个生活,而白江一带除了水产以外,物资粮食极度匮乏,海域的不安宁,严重影响了渔民的正常生活。

    这丰渔村、鲜渔村、三个村的村长三老,联名上书给安东都护府的大都护徐子荣与上都护胡仁广。大都护徐荣见到村民写的疾苦书,有意上表朝廷,可遭到了上都护的反对。

    “胡都护,你来看看,三个村庄的百姓都活的不曾样子了,我们安东军营,离他们又远,新罗、百济、江户三国的流寇与恶匪,着实可恨,我们联名上书朝廷,发兵治敌如何。”大都护徐洗荣握着书信,愤慨的说道。

    上护府拿过书信,看了一眼三村来的族老,冷哼了一声,“哼,我们在此设立安东都护府前,这么几十年、几百年你们都活得好好的,如今我们安东府刚设立,你们就寻死觅活的,是不是对朝廷的管理有什么意见,还是对我和徐将军有什么意见吗?”

    “将军,草民不敢,我们三个村几世几代人,都在此生活,但是白江地广人稀且偏远,过去有流匪海盗让我们供应鱼虾,南帝统一南境后,将军的部队打到这里,流寇土匪们望风而逃,可他们在新罗、百济、江户等地发展了自己势力,这几次回来,都对我们的村庄掳掠洗劫,肆意欺压妇孺,老朽的儿子被害死了,儿媳不甘受辱,跳井身亡,父母双亡仅留下十四岁的孩子。”丰渔村的村长,内疚而恭敬的说道。

    “都护大人,老李村长家的惨剧不是个例,我两个村,面对倭寇残酷的洗劫,村里多少血气方刚的后生都在抵抗中牺牲了。唉。”一行人中任乡有秩的老罗头说道。

    “哼,罗有秩,你们口口声声说的殊死抵抗,为何我没有收到你们消灭倭寇一兵一卒的消息,说的都是如何如何受到凌辱。”胡都护,冷哼一声,无情的说道。

    白江三渔村的三老们,听完此言,相顾无言,众人挥手告辞离去。

    “这胡都护,真是个铁石心肠的人。”

    “任老,我见大都护有怜悯之心,此事兴许有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