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竞技网游>女团边缘人物崛起了 > 第三十三章回忆往昔
    “那个时候的我,因为电视机里的歌唱家,开始有了唱歌的兴趣。我父母是那种只要孩子想干,无条件支持的人。

    当时我们是个很小的村子,有一个很简陋的戏台,一到夏天,就有流动戏团来表演。那个戏台的幕布颜色我还记得,是绿色的。

    演员在幕布后面化妆,换衣服。我那个时候就会偷偷钻进去看他们。头几天都是戏曲,那个年代没有像现在的娱乐项目,唱戏这几天就像过年一样。我躲在幕后,看着台下的观众,演员演到悲伤时他们悲伤,演员演到快乐时他们快乐。这个平时简陋的,无人问津的戏台子,在这几天仿佛有了魔力。

    等戏散了场,我就会走到台上,假装我是演员在上面表演,下面的人还稀稀落落没有走完,好像在看我的表演。那个感觉毕生难忘。

    于是我有了在舞台上唱歌的目标。那个年代想北漂是很难的,户籍卡的很死,人是很难流动的,可我还是在父母的支持下,辗转来到了北京。

    北京真好啊,比我们村子大了几千倍。我手里的钱在这么大的城市里连一天的住宿都不够,于是开始在餐馆端盘子。

    你没有经历过那个时候,你很难理解,那个年代饭馆是国营的,服务员是铁饭碗。我饿了三天,才碰到一个好人,她有个很小很小的包子铺,为了养活三个孩子没办法才开的,因为是违法的。她看我可怜,收留了我,于是我终于找到了住的地方,干活还包饭。

    晚上的时候,我都会跑出去,去当时还叫歌厅,想找一份唱歌的工作。当时收留我的阿姨不理解我,不明白我在干什么,可是她是个好人,每天晚上都给我留门。还让她二儿子陪着我去歌厅。可没有一家歌厅愿意用我,因为那个时候的我只是学了几首歌,我不会唱歌。”

    边芒芝忍不住打断了艾萍芳:“您会唱啊,很会唱。”

    艾萍芳摇了摇头。

    “那个时候,我是真的不会唱。唱得也不好。二蛋,就是阿姨的二儿子,看到我每天晚上失落回来,给我借了一盘盗版磁带,那盘磁带被我听了几百遍。

    我一句话一句话的扣,完全模仿人家怎么唱,一遍又一遍,完全笨办法。可是我毕竟不是原唱,只是很死板的输出而已。

    但我还是找到了一个歌厅愿意让我唱歌,虽然钱非常少,但至少我能在台上唱了不是吗。每晚重复唱那几首歌,时间长了,也慢慢会调整,怎样最适合自己的声音。

    歌厅也得与时俱进,不能就那一两首歌每天唱,最近流行什么,就学什么。谁出名,就第一时间找他的磁带,足有两年吧,直到这个小歌厅倒闭。

    可我这两年,明白了什么叫音域,什么叫声调,逐渐能找到我的声音条件,也懂得唱适合自己的歌了。当然这两年,我对舞台的热爱开始促使我寻找唱片公司,一家一家的投我的试唱资料,可都犹如石牛入海,杳无音信。

    一次次的打击之下,我几乎要放弃,那个时候的我听着有一些歌曲中的嗓音,嫉妒几乎要把我淹没。为什么我的嗓音如此普通,为什么的的天资如此平庸?

    有一段时间,我只是到一个个的歌厅观看歌手演唱,有些歌手在舞台上挥汗如雨,尽情高歌。好像没有任何的屏障,他的嗓子就像是身体的一个部位,可以任意使用。”

    艾萍芳看着边芒芝。

    “对,就像你一样,老天赏饭吃。”

    边芒芝这个时候简直如坐针毡,不知道该回答什么。她尝试说点什么,最后都话到嘴边,咽了下去。

    艾萍芳也没有等她的回答,接着说起来。

    “但就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经纪人,具体他叫什么我都已经记不清了,他觉得我唱得不错,可以尝试包装出片。

    那个年代,是歌手最好的年代。像你们这个年龄的人一定是不能想象的。很多人梳着爆炸头,穿着喇叭裤,肩膀上扛着一个几乎和网球包一样大的收音机。放着一盘最流行歌手的磁带,走街串巷。这就是现在所说的潮人。

    因为有人真的会消费磁带,消费唱片。市场已经良性循环了,就算一些不出名的歌手,磁带也能卖个十几万。于是很多人参与这个行业,歌手的质量当然也参差不齐,专辑的制作水平也差距很大,但这都不影响人们去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