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赵支书家回来后,温雨晴准备做早饭,卤大肠虽然好吃,但不能当饭吃,还要做点主食,她决定做碴条。

    碴条是用玉米面做的,爽滑可口,味道不比白面差多少,算是粗粮细吃。

    因为玉米中蛋白质含量少,粘性小,活不成面团,要找个带孔的容器,一根根向锅里挤。

    这边温雨晴刚将碴条煮锅里,温雨舜便提着饭盒跑回来了,“姐,苏衡哥走了。”

    “走了?”温雨晴一脸惊讶的问,“去哪了?”

    “他前天下午收到一封电报就走了,应该是回部队了吧。”

    前天下午正是她穿来那天。

    温雨舜踢了踢脚边的柴禾,小声问,“姐,你以后会跟苏衡哥随军吗?”

    温雨晴翻了个白眼,八字还没一撇呢,随什么军,“不会。”

    “真的?”温雨舜眼睛一亮。

    “当然。”

    苏衡是边境部队的,驻守中越边境,中越自卫反击战发生在1979年,这之前也冲突不断,持续时间长达十年之久。

    先不说边境部队让不让随军,就算让,她也不会去。战争无情,炮|火无眼,她对军事一窍不通,去了也帮不上忙。

    不过想到战争,温雨晴忽然记起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条新闻‘一位志愿军老兵吃到自热食品落泪’,当时她就想,如果自己能穿到那个年代,一定要为这些最可爱的人做点什么。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补给在战争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过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一贫如洗。那场战争我军物资匮乏的难以想象,加上极端罕见的冰寒天气,以及两军之间巨大的武|器差距,战士们可以说面临空前的困难与挑战。

    看过那段历史的都知道,当时M军穿着羊绒衫,棉大衣,军皮靴,从上到下武装到牙齿,我们的志愿军却穿着单衣单鞋,甚至是光着脚在冰天雪地中顶着刺骨的寒风前行。M军午餐肉罐头吃到发腻,志愿军却吃着炒面粉、冻的像冰坨一样坚硬的土豆,有时甚至连这些都吃不上。

    就是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我们取胜了,过程的惨烈程度让人无法想象,不过有一点我们知道,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我们最可爱的人不惧严寒,不畏生死,勇往直前!

    炮|火不足,他们就用生命去填充;弹|药不足,他们就用血肉之躯去堵敌人的枪|口。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背后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

    正因为有无数这样的革命先烈,最终才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让子孙后代得以安享太平盛世。

    抗美援朝后,军队十分重视后勤补给,可打了几十年的仗,家底早就掏空了!加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遭受以M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全面封锁打压,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落后就要挨打,想要背脊挺起来,就要有强大的国防,强大的国防离不开重工业,条件有限,国家只能全力发展重工业。

    这个时期国家实在是太穷了,外汇储备寥寥无几,又因为重心都放在重工业上,导致能赚外汇的轻工业发展十分落后,只能靠华侨商店、友谊商店从华侨和外国友人身上赚点外汇。

    虽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几十年后国家飞速发展,迎来空前盛世,可现在真的太难了,或者说我们从来没有容易过,几十年前遭受列强侵略,几十年后遭受列强打压,一路走来,步步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