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扬精力>灵异科幻>重生之军工霸主 > 第184章狐狸尾巴
    郭蓉玮此时哪能看到未来30年华夏的巨变,谭振华的说法他只当是小孩子的胡言乱语。

    一千亿是什么概念?

    开玩笑,去年,也就是1980年,华夏全年工农业国民生产总值才6619亿元,国民总收入为3630亿元,要是为了一架飞机投进去国民总收入的四分之一,这日子还过不过了?就算当年的国之基石“两弹一星”也没这个待遇啊?

    所以,谭振华这句话他是根本没往心里去,而是皱眉问道:“那,振华,你分析清楚了两派的用意,可想好没有,我们的这份规划应该怎么做?”

    郭蓉玮和谭振华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两个的角色,已然发生了悄然的转变,甚至郭蓉玮已经将那份规划的制订者,从“我”变成了“我们”,显然,在潜意识里,他已经将谭振华列为了可以平等讨论的对象而不仅仅只是他的便宜学生。

    谭振华答道:“老师,我们分析清楚了两派的目的和动机,接下来,当然是要对症下药,所以,您的这份规划里,必须包含对应的要素,让两派都找到支持您的论据。”

    郭蓉玮微微点头,示意谭振华继续。

    于是他接着说道:“首先当然是为公的部分。”

    “我们要提出,现在研制“运十”的这支大飞机的研发队伍,是举全国之力才形成的,经过了十年的磨合,得来不易,而且,也通过“运十”验证机的上天,证明了我国是完全有能力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飞机的,团队也是合格的;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解决了相当多的技术难题,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进步。

    这些技术难题,既有气动方面的,比如我们“运十”采用的翼型就较“波音707”先进;也有材料方面的,比如我们研制的高强度铝合金LC4就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他还有众多的成果,老师您这里的资料应该更加完整和详细,就不需要我班门弄斧了。

    可以说,这架飞机的研制,把我国整体的飞机设计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这是非常巨大的成就,值得好好的表扬和夸耀,要把所有的成绩往大里,往高里说,说到研制者们都脸红的程度才好,这样,就给了所有的继研派大大的面子,充分体现了他们当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领导是有方的。”

    “接下来就要说但是了吧?”郭蓉玮也没时间理会谭振华话语中流露出来的淡淡嘲讽之意,他着急想知道这小子下面的干货。

    谭振华随口一句马屁送上:“老师英明,接下来的但是才是主角。

    但是,“运十”的制造过程充满了艰辛,如此复杂的产品,对工艺和质量的要求也如此之高,暴露了我国基础工业水平低下,缺乏大型锻造和高精度加工设备、没有完整质量监控体系、不能支撑如此复杂和大型的产品加工需求的短板,这些,绝不是靠短期内的全国协作能达成的,必须要积蓄力量,下定决心提高我国的基础工业水平,装备大批量的高精尖工业母机,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才能解决。

    郭蓉玮点头道:“你这是给了停研派理由了,那么,他们又为什么要支持我提议的项目呢?”

    “因为,我们打算引进不列颠的“BAC”生产线以及配套的“斯贝”民用版涡扇发动机啊。”

    谭振华笑道:“这可是属于典型的引进消化吸收项目,不是正符合那一派的观点吗?而且引进发动机和整机生产线这么大的事情,不出国考察个十七八回,怎么能定得下来?有这个看得见的好处和名正言顺的理由,您还怕那些人不帮您说话?”

    “可是,这样的话,停研派是乐了,继研派怎们办?你虽然给继研派戴了一大堆高帽子,他们也没捞着实际的好处啊?该饿肚子的还是要饿肚子,他们不会支持吧?”

    “不会不会,谭振华摆手道,因为,我们还准备启动“BAC”和“斯贝”民用版的国产化进程啊!

    刚开始引进的“BAC”当然是SKD的套件,初期以纯组装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学习到现代化生产所需要的质量控制以及验收标准,培养出一批合格的产业工人,也让我们的技术人员学习到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

    接着呢我们就可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在适当的时间节点,逐步提高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最终,我们实现全部国产化。

    而且,在一边国产化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对这个机型进行发展和改造,以适应更多的需求,这些,都是需要高举“继研”旗帜的那些人努力去做的,您说说,他们怎么会没活干,怎么会饿肚子?”

    郭蓉玮沉咛片刻问道:“你的这几条说的虽然不错,在部里讨论估计说得过去,不过,这么大的事情,部里也只有建议权,想要说服真正能拍板的大领导,光这几条,恐怕还不够吧?”。